《似水流年》后記
肖毅彪
《似水流年》是我繼《人生何處不起飛》之后的第二本書。從《人生何處不起飛》到這本《似水流年》出版,時間跨度剛好十年。這正好應驗中國一句俗語:十年磨一劍。
確切地講,十年磨一劍是不準確的,因為這本書里的作品從最早發表于1990年8月23日《邵陽日報》副刊《雙清》的處女作《師徒》,到2022年3月18日發表在《湖南日報·湘江周刊》的散文《走進洪家山》,時間跨度整整32年。
32年,人生能有多少個32年?
32年來,我從沒停下過腳步。最初寫文章,純屬業余愛好。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改變,職業的變換和時代的變遷,寫作不僅是我的一種愛好,更是一種無形的壓力,一種社會責任。
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每個人都向往所謂的靈魂自由,不受束縛,還得財富自由,無牽無掛,這顯然不是常人都能隨便實現得了的。其實,任何一種生活場景里待久了,也會厭煩和焦慮,只是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心理感受罷了。
要在這種物欲橫流的社會里,靜下心來寫點東西,是要耐得住寂寞的。耐得住寂寞,才能升華自我,享受孤獨;耐得住寂寞,是一個人高級的修養。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華,熬得住孤獨方能等到花開。
就在我為這本書寫這篇后記的時候,窗外艷陽高照,藍天白云,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盡情享受難得的五月艷陽天。而我獨坐桌前讓大腦運轉,手指摩挲著鍵盤,讓一行一行的文字出現在顯示屏上。
這些年來,我不知自己放棄了多少個節假日,犧牲了多少休息時間,沉浸在與文字為伍的世界里。當別人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用手機看視頻,坐在麻將桌前玩牌或在卡拉OK廳里K歌勁舞放松心情時,我卻在電腦桌前費腦傷神。
早些年的寫作完全逼于無奈,工廠不景氣,屈從于生活壓力。那時是沒有電腦的,網絡也沒有如今這樣普及。寫稿,也是真正地手寫。一篇稿子出爐,先寫出初稿,在稿紙上改過若干遍后,才能定稿。然后把文字一筆一畫工整地謄寫在方格稿紙上,裝進信封,貼上郵票投寄給報刊。至于稿子是否能采用,完全取決于報刊編輯。為了提高效益,我常常用圓珠筆,用復寫紙一式多份,同時向多家報刊投稿。那時網絡還沒普及,投出的文章,發沒發表,全靠報刊編輯老師寄來的樣報和稿酬方能得知。因此,有時一篇文章,常常會同時被好幾家報刊采用。這除了賺取稿酬,緩解家中經濟窘境之外,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寫稿的興趣和自信。
《似水流年》這本書大部分的文章是在那個時間段寫的。我右手食指和中指因用圓珠筆寫字,長時間地受到摩擦,便形成了厚厚的一層繭。中指嚴重向左偏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寫過的草稿紙壘在家里成了小山,只可惜,后來搬家時都當垃圾處理了。那時的我,倒是練成了一手好的圓珠筆字?,F在我回想,那時投稿命中率高的原因,也取決于那一手工整得體的圓珠筆字。
2003年,家里買了第一臺電腦,用上電腦后,用筆寫字就少了,投稿都是用打印機打印出來,省去手寫的麻煩。一晃20年,家里的電腦換了幾茬,想想,這日子過得實在是太快,以至于我把這本書名取名為《似水流年》。
2008年12月,我曾經工作的單位——湖南省汽車制造廠,啟動國家計劃性破產改制,到2015年12月,工廠破產改制收官。我為工廠寫了最后一個總結報告:《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不負重托不辱使命——湖南省汽車制造廠破產改制圓滿收官》。寫完這個工作總結,我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早在2009年在工廠啟動破產改制期間,就曾向上級有關部門寫過一個報告,請求安排我再就業。
報告遞上去后,沒有回音。我這人有股文人的傲氣,軍人的骨氣,既然人家不搭理我,我也不去糾纏。工廠啟動破產改制期間,把我作為留用人員,參與企業破產改制的一些工作,臨聘多做了幾年事。
雖然被留用,待遇并不高,也不是長久之計。為了生計,我只能利用業余時間和休息時間到外面兼職做些臨時性工作,那時候,盡管我每天要面對一大攤子的瑣事,也沒有放棄寫作。那時,我家里還有四個老人:父母、岳父母,他們年紀都很大,疾病也多,我隔三岔五地就要抽空回去看看,給老人買些或做些好吃的送回去。父母雖與我同居一個城市,照顧方便,但也要費時,一旦老人生病,晚上還得去醫院陪護。那時候小孩也正在讀高中、讀大學,家里開支多、壓力大、時間緊張得一天恨不得做二天用。在此期間,我被雙清區人武部臨聘擔任《雙清區軍事志》的編纂工作,同時還兼職一家媒體的新聞網絡編輯,天天忙得團團轉,雖然錢賺得不多,但日子過得格外充實。
有人曾問我,你一人兼顧兩頭,工作怎么安排得過來?當時,我的很多工作都是在夜晚完成的。那段時間,我最怕出差了,工廠破產改制,因工作原因,經常跟隨著一位負責人到省城甚至京城接人。有時一待10多天,媒體這邊的工作不能丟,網站的稿子天天要更新,住的都是廉價賓館,房間沒有配備電腦,自己只能利用空閑時間,跑到離賓館附近的網吧編稿,幸好那時稿子還不算多,不像現在,多則一天要編發四五十篇,有時忙得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一天工作下來,常累得腰都伸不直。
后來,市里統一給我們這些兩參老兵安排了臨時性公益崗位,但這并不是我所期待的。當時,我心里是有點不平衡,在家里發牢騷與妻子訴說時,妻子倒是一遍又一遍地安慰我:別去與人攀比,我們現在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想想你那些犧牲的戰友,他們十七八歲鮮活的生命永遠留在南疆那片熱土上,而你還活著,你到過省城、上過京城,游過祖國那么多名山大川,坐過動車、飛機,有一個幸福完整的家,現在國家這么繁榮昌盛,作為參戰人員,國家每月給你補貼,雖然錢不多,證明國家沒有忘記你,雖然我們現在錢賺得少,但也不至于像過去老一輩過苦日子一樣挨餓受凍。如今女兒大學畢業了,也找到了穩定的工作,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只有看淡生活中的不平事,拋棄煩惱,生活才會展露燦爛的微笑。聽了妻子一番規勸,我心里釋然了,不再去想它,靜下心來做好自己當前的事,雖然工作累點,收入少點,但活得實在,活得自在,活得有尊嚴!
《似水流年》共選入本人發表的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共計80篇,21萬多字。一字一句都是我的心血凝聚而成,今天能結集成冊,得感謝出版社及大家的支持;感謝邵陽市文聯的領導;感謝市社科聯主席張千山,在申報文藝創作項目上給予我極力的鼓勵和支持;感謝邵陽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新聞出版版權局局長黃光榮戰友在百忙之中抽空為我寫了一個不錯的序,并在《邵陽日報》“百家論壇”做頭條分上下二期全文發表。還要感謝湖南日報邵陽分社的各位領導和同仁,不論是這里的領導還是新老同志,他們待我如兄弟,每天親切地稱呼我:老肖、肖編、肖老師、彪哥。十多年來,我與他們朝夕相處,雖然平時在工作上也有些摩擦,甚至還有些爭吵,但結下的這份友情不會忘卻。在這里,我還要感謝我的妻子賀愛榮,在我從事文學創作時一如既往地對我支持,在我措辭過于激烈,文章段落言辭偏激,把握不準,要她幫我過目征求看法時,她會靜下心來,認真地細看,向我指出文中的某些不足,有些段落和句子,被她看后,第一時間遭到她的“封殺”。她是我文章中的第一審核,被我和女兒戲謔地稱為我們家庭中的“賀政委”。寫到這,后記也該收筆了,但愿這本書的出版,也像我的第一本書《人生何處不起飛》一樣能有市場,更愿成為搶手貨,能被讀者所喜愛。由于時間有限,出書倉促,書中的缺點一定不少,還望大家海涵。
(寫于2022年5月,2023月1月再作修改)
一審:尹建國、肖毅彪 二審:肖洋桂 三審:陸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