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疾步穩邁向新發展 全面振興繪就新藍圖
——綏寧縣紅巖鎮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譚 煒
鎮黨委書記楊通發(右二)在巷子村指導基層黨建工作
鎮黨委書記楊通發(右一)在四清村調研鎮主要產業雜交水稻制種工作
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陶佳紅(左一)陪同縣人大領導到下坊村中藥材基地調研工作
2022年,綏寧縣紅巖鎮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圍繞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按照年初制定的計劃目標,整體推進,狠抓落實,各項工作成效明顯,
全鎮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強化黨建引領,聚集發展活力
高質量推進基層黨建。從嚴規范黨內組織生活。抓實黨建督查,扎實開展黨建工作業務培訓,圍繞基層社會治理、疫情防控、清廉鄉村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推進基層黨組織整建提質專項行動。抓好黨建助力鄉村振興,指導各村建立完善“一村一策”,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推動組織生活常態高效。
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扛牢清廉鄉村建設主體責任,規范權力運行、廉潔從政行為。一是持續強化正風肅紀,深化整治領導干部違規收送紅包禮金問題,簽訂《關于深化整治領導干部違規收送紅包禮金問題承諾書》11份。二是加強日常監督檢查,推進干部作風建設。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結合我鎮實際,制定《紅巖鎮關于開展“干部作風大改變、營商環境大優化、工作質效大提升”活動的實施方案》,推進干部作風建設,大力治“庸”治“懶”,全力營造令行禁止的政治生態。扎實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簽訂《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承諾書》65份。在日常督查中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督查6次,防汛值班督查2次、干部作風督查4次。全鎮通報22人次、誡勉談話2人次。三是主動化解矛盾糾紛,提高群眾滿意度。開展“帶著板凳進村”接訪活動45次,接訪群眾80余人次,解決群眾困難13件。全鎮通報22人次、誡勉談話2人次。
聚焦產業發展,推進鄉村振興
圍繞“以點帶面、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發展理念,穩步推進鄉村振興與產業發展。一是加強防返貧監測,始終堅持思想不松、力度不減、標準不降,對我鎮有返貧風險的脫貧戶加大監測力度,今年共納入監測對象21戶86人。二是深入調研,科學規劃鄉村振興項目。通過走訪、座談會、實地調研等形式,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編制,完成了2022-2025年紅巖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銜接鄉村振興項目入庫申報,同時按照2022年縣級統籌整合資金的安排完成了我鎮2022年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項目申報及全面竣工驗收。三是全力推動產業發展。全鎮優質水稻種植21701畝,發展雜交水稻制種近5000畝,冬種油菜3000畝;共有10個大型養豬場,年出欄生豬近20萬頭,2個大型蛋雞場,年產蛋1000萬個。采取“農戶+合作社+基地”發展模式,產業全面開花,帶動村民就業增收。如投資100萬元的稠清食品加工廠投產運營,產品供不應求,14個行政村共150萬資金入股龍頭企業綏寧縣迅昇竹制品有限公司發展楠竹產業,扶持下坊、大田等六個村投入80萬元繼續發展金銀花、菊花、羅漢果等中藥材,支持上匡、陽樓投入30萬元發展生態水果、生態蔬菜。
創新社會治理,打造平安鄉鎮
穩步推進社會綜合治理。2022年上半年,共化解信訪矛盾6起,信訪積案2起;信訪總量大幅下降,“兩會期間”實現零上訪。高效開展綜治大走訪,幫助村民解決問題731個,完成微心愿338個。筑牢禁毒防控網,開展外流販毒摸排,完成95名吸毒人員的風險評估。構建全社會群防群治整體聯動防范體系,鎮、村兩級成立了22支“寶慶大叔”治安巡邏隊,有效維護了轄區平安穩定。
安全生產常抓不懈。全面落實責任,建立長效機制,廣泛開展宣傳,強化隱患排查治理,扎實開展各項整治行動,確保全鎮安全生產形勢平穩。一是持續推進交通頑瘴痼疾整治。2022年上半年共開展道路交通檢查85人次,查扣違法車輛16輛,拆除摩托車遮陽傘70余把,兩站兩員勸導49人,整治馬路市場72次。二是狠抓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共開展各類消防檢查442人次,發現隱患133個,均整改到位。持續不斷開展經營性自建房安全隱患排查共計254戶,拆除C、D級危房兩座,維修加固C級危房一棟。加強煙花爆竹及?;繁O督管理,開展專項檢查118人次,發現問題隱患53個,均完成整改。三是加強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對轄區餐飲行業以及學校食堂進行檢查52次,下達整改通知書18份。四是深入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重點對三無企業及小作坊、養殖場進行綜合執法檢查,下發整改通知書76份(責令停業整改3家,整改72家),查封1家。五是持續推進森林防火工作。建立了一支15人的半專業撲火隊,22個村均成立了義務撲火隊;全方位多形式開展全民森林防火宣傳教育活動,最大限度減少森林火災發生。六是抓牢防汛抗旱工作。修訂完善了防汛搶險應急預案,開展了23次防汛演練、3次業務技能培訓。加強對地質災害的監測和治理,共巡查山塘水庫、易發山洪地質災害點45次,發現險情5處,整改2處,上報3處。
以增進民生福祉為中心,打造生態特色小鎮
堅持生態立鎮戰略,以推進鄉村治理,打造宜居、宜游生態小鎮為目標,制定“生態康養+紅色文化”新模式,新修蓼水河紅巖段沿河風光帶,對紅巖街道下水道、人行道進行全面提質改造,全面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開發紅巖文峰塔,建設楠木林公園及生態康養中心,打造生態康養與鄉村旅游品牌。積極開展“洞庭清波”專項監督,鎮污水處理廠提前完工投入運營。與此同時,大力挖掘本土紅色資源,對匡非非墓、彭作述墓進行修建,并致力于打造紅巖鎮紅色文化長廊,激發群眾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強大精神力量,帶動旅游經濟發展,促進產業融合、城鄉融合,打造清新亮麗生態“北大門”,探索出一條符合本地實際,具有特色優勢的鄉村振興路子,為建設“美麗綏寧、活力綏寧、幸福綏寧”貢獻紅巖力量。
一審:尹建國、肖毅彪 二審:肖洋桂 三審:陸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