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親煥: 一個老兵的文學夢
羅建云
退休以后干啥?是無數退休人員共同思考的話題。但東莞有位退休老兵,退休以后拾起筆,從事長篇小說創作,七年時間,已經公開出版兩部長篇小說,作品被新華社、學習強國推薦報道,不得不佩服這位退休老兵的毅力與勇氣。他為什么會從事文學創作呢?帶著這個話題,我走訪了老兵楊親煥。
從小就有文學夢想
楊親煥,出生于1953年,湖南婁底人。父親是礦工,母親是農民,生活在地地道道的山村,依靠父母辛勤勞作,勉強維持家庭生計。在那年月,他是不幸的,因為個子高,需要更多食品維持營養需求,但家庭無法保障,不得不時常挨餓,肚皮貼肚皮,滋味特別難受。但他又是幸運的,在他身邊,絕大多數人還是文盲,大字識不了一籮筐,他卻有幸在父母的支持下,讀了高中。這年代,高中生不算什么;但那年代,能讀個高中,比現在讀個普通本科還難??伤?,讀了,而且成績不錯。
在讀書時,他對文學表現出奇的喜好。每次看到學校圖書角掛出的小人書,或是經過報刊亭看到有人銷售連環畫,他就特別感興趣,總想找機會坐下來閱讀??磿锏娜宋镄蜗笫侨绾吻擅顦嬎?看故事情節是如何層層推進;看編輯部地址在哪里,自己能否投稿……如此等等,讓他陷入文學的夢幻中,自罷不能。他多么渴望,有朝一日,自己的文章也能在雜志上發表,自己的作品也能結集出版。
當兵改變人生命運
楊親煥出生在地地道道的湘中,緊傍資江,每天面對的,除了山還是山,除了河還是河。炊煙裊裊,漁光點點,今天看起來,風景如畫,美不勝收,而在那時,就是貧窮與苦難的象征。作為一個農村娃,要想跳出農門,只有兩條路可走,要么讀書,要么當兵。通過讀書,考中?;虼髮W,可以改變命運,但那時讀完高中沒有書讀了,只能回鄉,他就選擇去當兵,如果能吃苦,考軍校,脫離貧困道路總是有的。
他的父親當過兵,參加過抗美援朝的激烈戰斗,知道軍人對祖國的作用與價值。所以,雖然家庭貧窮,缺少勞動力,父母依舊支持兒子去報名參軍,保家衛國。
1972年,年僅19歲的他通過層層審查,終于光榮入伍。開始,他以為是直接去前線與敵人斗智斗勇。當他來到廣東臺山時,竟然是與無數新兵一起圍海造田,多少有些失望。當時部隊流傳當兵種田,不如叫我爺爺來,他們都是老農民??伤贿@么想,到部隊了,就等于參加了革命,只要部隊需要的,就是革命事業,他毫不抱怨地投入了圍海造田工作。臺山位于南海之濱,臺風大,氣候濕,溫度高,烈日炎炎,讓他這個湖南小伙特別難受??紤]到自己是肩負父母的重托,是為報效祖國而來,再苦再累,也忍受了。他笑笑說:“當兵雖然苦,雖然累,但可以吃飽飯,總比在老家挨餓強?!笨此菩υ?,卻呈現那歲月的艱難。
圍海造田,絕大多數人肩挑手抬,幾乎與農民無異??伤x過高中,在連隊是典型的知識分子,指導員特別器重。便讓他寫通訊報道,編故事,寫歌曲,激勵大家的士氣。那時,他也不知道寫得好不好,反正讓他寫,他就寫,通過連隊田間飯堂廣播播出,很受官兵歡迎。慢慢地,他就成了連隊一支筆,名氣也越來越大。
由于表現突出,入伍僅僅兩年,火速入黨提干。再后來,他如愿以償,考上鄭州高炮學校,成了一名貨真價實的軍校生。命運自此徹底改寫,不用再回農村犁田了,不用再背曬太陽口咬土了,可以與夢寐以求的綠色軍營相依相伴一輩子了。
在職時間無法創作
軍校畢業后,楊親煥主動報名參加自衛還擊戰。他始終覺得,作為一個軍人,不上前線,不去打仗,那不叫軍人。
1978年底,來到中越邊境參戰。他是炮兵偵察干部,為了炮彈有的放矢,有效打擊敵人,他與同事得提前做好偵察、測算、準備工作,使每一發炮彈發揮應有的作用與價值。
戰爭結束后,楊親煥回到海防團,被委以重任,從基層排長一路升遷,直到擔任師團領導;1996年派任湛江軍分區參謀長;2003年調任東莞軍分區參謀長;2006年轉業至東莞市環境保護局,任副局長。
他說:“不管是在軍隊,還是在地方,我都有一個使命,要把本職工作干好,只有把工作干好,才能對得起組織對我的信任,我才能真正報效祖國?!?/p>
他任海防團團長期間,深入基層,加強士兵思想教育,加強干部素質培訓,加強團隊作風建設,加強海防軍事管理,使海防團這個特殊的軍事組織發揮良好的作用。他在湛江、東莞任軍分區參謀長期間,主動與地方加強聯系,做好地方軍事組織與管理工作,特別是國防教育與宣傳,他可謂嘔心瀝血,頗受地方黨委與政府贊賞。轉業至東莞市環境保護局后,面對全新的領域,全新的團隊,他刻苦學習專業知識,與同事相處融洽,負責的本職工作,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嘉獎。
遺憾的是,從做海防團團長開始,到在東莞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退休,他除寫寫豆腐塊,幾乎不敢奢望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他總覺得,人的精力有限,如果把精力用來搞文學創作,自然可能影響正常工作。為了把黨和政府交給的光榮使命干好,干出色,就先好好工作,等退休了,再進行文學創作吧。
退休之后為夢而寫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了2013年,已經六旬的他,不得不面臨退休這個問題。退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退休以后做什么?他笑著說:“我好辦,退休以后寫小說?!?/p>
很多人以為他只是說著玩,沒想到他退休后即刻構思《軍娃》這部長篇小說?!盾娡蕖分v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軍孩童成長的故事。主人翁鄭兵兵出生于軍人家庭,爺爺鄭憨山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參軍入伍,抗美援朝犧牲在朝鮮戰場;父親鄭益湘是遺腹子,長大成人后,子承父業參軍戍邊,在自衛還擊戰中帶隊殺敵立功;鄭兵兵五歲隨軍進入軍營,后與團部隨軍子弟一起求學。軍嫂帶大的孩子,火熱的軍營,男人世界的熏陶,特殊環境的歷練,使他迅速地成長成熟,闖出了少兒的事業,獲得了少兒的成功……該書創作結束,投稿至光明日報出版社,沒有任何懸念,獲得公開出版。在2019年八一建軍節這天,通過學習強國、新華網向全國讀者重磅推薦,好評如潮。
受此鼓舞,他一鼓作氣,又構思《童養媳》這部長篇小說。該書也紀實體小說,以他的外婆為原型,寫上世紀初湘中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他說:“我的外婆家也是辛亥革命時期同盟會的創始人陳天華家族親戚,因為歷史原因,很小就以童養媳身份來到外公家。單瘦高挑,初通文墨,在外婆的努力下,讓一個瀕臨困境的家族走出危機……”他每次提到外婆,就兩眼落淚,他覺得有責任、有義務寫好這段歷史,讓大家知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通過兩年的艱苦創作,投稿至羊城晚報出版社,又獲得公開出版,被眾多媒體宣傳報道。
《軍娃》《童養媳》兩部初稿均超過40萬字,后經他反復修改,打磨,各留下30余萬字?!盾娡蕖吠ㄟ^還向海外推廣,成為一帶一路文化輸出戰略的優秀作品之一?!锻B媳》已有電影投資機構接觸,想找機會再現這段催人淚下的苦難史。
兩本小說此生無憾
《童養媳》出版后,他手撫充滿油墨芳香的樣書看了又看,好像自己的孩子終于誕生了,很開心。我悄悄地問他:“您還計劃寫長篇小說嗎?”他說:“其實,我想寫,可是年齡大了,眼睛不行,已經看不清字了,不能再寫啦?!彼屛以u價《軍娃》與《童養媳》兩部長篇小說,我說:“人這輩子,能公開出版兩部長篇小說,而且是原創,已經死而無憾了?!彼粗?,哈哈大笑,說我過獎了。我鄭重地說:“這是真的,人生難能寫出兩部厚重的長篇小說。而您退休以后能堅持寫下來,體現了您頑強的軍人本色,有毅力與意志,不服不行……”他好像一個受到表揚的小孩子,開心地笑了,連忙說:“那是,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