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風文明潤浸美麗鄉村
——看新寧縣清江橋鄉探索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
尹建國 楊堅 楊彬 黎鐵淞
清江橋鄉村風光
入春的新寧縣清江橋鄉山林青翠、橙花香溢、碧水如練、田園詩意。在赤木,“院落會”促進“大民生”,村民說事巧解難題,移風易俗改變不良風氣 ;在桃花,村民訂立村規,自改庭院,因地制宜打造花園式村落,勾畫出一幅鄉風文明的美麗畫卷,吸引了世人目光;在湘塘,村里謀發展,群眾唱主角,思想通了思路明了,村民自治使基層問題和矛盾一一化解……各村處處呈現一派文明、富裕、祥和的鄉村人居新氣象。
文化興,則鄉村興。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標志;美麗鄉村建設,鄉風文明是關鍵。清江橋鄉注重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村村容村貌,提高農村群眾文明程度,為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近年來,清江橋鄉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泥l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堅持以凝聚農民、引導農民,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為根本,積極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多措并舉推進文明鄉村建設,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副省長陳飛在清江橋調研美麗鄉村建設
厚植鄉風文明靚麗底色
“小徐,恭賀新婚!我一方面是特地來恭喜你,另一方面根據徐家院落‘院規民約’的要求來看看你家婚禮舉辦事宜?!薄靶鞎L,你絕對放心!這是在咱們院落會上老百姓自己定下的規矩,我是堅決擁護的。你看看,一次性碗筷都不用了,你聽這鞭炮喧天的,都是音響放的音效呢!”這段對話發生在清江橋鄉赤木村徐家院子制定通過《院規民約》后舉辦的第一場婚禮,院落理事會會長徐威明回想起來甚覺欣慰。
2019年6月,該鄉駐村干部和赤木村村支兩委班子為更好在村內開展工作,利用在村內走訪、各個院落召開院落會的調研形式,確定在徐家院子由群眾自發成立院落理事會,鼓勵村民村事自治,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結合多次院落會采集的群眾意見制定通過了《院規民約》,實行取消預備餐、取消一次性碗筷、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等行為。該規定涉及內容包含村內各項事務,從規范的村民行為著手,一方面解決村級管理的難題,另一方面推動當地群眾文明意識的深度耕種,移風易俗改變不良風氣。
《院規民約》在赤木村正式公示實施,但如何讓當地群眾將規定內容深植思想,并在日常生活中規范實施,徐威明跟徐家院子理事會成員想了很多辦法。首先,理事會成員將《院規民約》的內容張貼到院落各組的主要路口等村民每日經過之地,讓院落群眾能夠熟悉記住規定內容;然后,徐威明為在院落營造重視《院規民約》的氛圍,他要求所有理事會成員及其親屬、院落黨員及其親屬必須嚴格按照規定規范自身日常行為,引起當地群眾規范實施的重視。其次,對于規范自身行為、樹立鄉風文明新風突出表現的群眾在院落會進行嘉獎表揚,在院里形成典型的榜樣力量,而對于屢次違反規定內容的群眾,理事會成員輪番入門入戶勸說。
徐家院落制定院規民約,讓群眾自發約束自身行為,在鄉風文明建設取得初步成果,院落迎來新風貌。清江橋鄉將這一成功試驗向周邊推廣,桃花村首當其沖。該村由新寧縣政協駐村掛點,同時是新寧縣國家濕地公園核心區,位于赤木湖風光帶,三面環水一面為嶺,風光山水渾然天成,建設美麗鄉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村民院落會
該鄉堅持把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作為鄉風文明提升行動的根本任務,大力實施鄉村道德涵養工程,全力打造道德品牌。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持續開展身邊好人、最美人物、道德模范學習選樹活動,不斷深化新老鄉賢尋訪、家風家訓征集等創建活動,創新實施文明家庭創建工程和文明庭院創建活動。
桃花村鄉風文明先鋒隊由桃花村好媳婦志愿者、村民為成員的志愿者組成,他們的目標是通過宣傳以及身體力行,帶動全體村民從整潔村容開始,樹立良好的文明鄉風。這支先鋒隊在村婦女主任李小琴的帶領下,宣傳黨的政策,倡導鄉風文明、推進移風易俗、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服務弱勢群體,用鄉風文明扮靚美麗鄉村。
今年50多歲的許青芳外出務工20多年,2017年回到老家,外務工期間,她看到其它地方的村莊干凈整潔,鳥語花香,心里很是羨慕,再看看自己的家鄉仍是塑料袋、果皮、紙屑隨處可見?!盀槭裁赐饷娴霓r村環境那么好,那么漂亮,而我自己的家鄉擁有豐富的資源卻比不上他們呢?”為此,她多次向村婦女主任提建議,希望組建一支村民環衛隊,為促進家鄉環境改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2018年11月,村里成立桃花村鄉風文明先鋒隊,她主動加入到隊伍當中,并且擔任了先鋒隊的副隊長。
村民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
過去,部分村民認為農村“臟、亂、差”已成習慣,東西可以亂擺,公共場所可以隨意占用,對于一些廢棄品舍不得丟棄。通過鄉風文明先鋒隊隊員們耐心的宣講政策,遇到固執的就多次上門做思想工作,幫他們打掃前庭后院,在改變村民們的生活環境的同時,也讓村民們的環境意識得到了提升。通過示范引導凝聚了人心,教化了群眾,淳化了民風,鄉風文明煥發新氣象。
“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既沒有現成的經驗,也沒有既定的模板,清江橋鄉立足自身實際,邊探索、邊推進,邊總結、邊提升,努力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助力鄉村振興,該鄉的經驗值得推廣學習?!痹摽h文明辦主任林承海說。
村民改造農家院落
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一個榜樣就是一種導向,一套機制帶活一方陣地。近年來,該以“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為目標,通過各種途徑、采取多種方式,加強農民思想文化建設,不斷提高農民群眾文明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同時,構建鄉村治理體系,該鄉各村農村的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發展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桃花村由于地勢交通不便,民風淳樸,當地產業發展較為落后,大多數青壯年外出務工,村內多為留守老人、婦女、兒童。該縣政協入駐桃花村后利用政協民主傳統,遵循“村事民改、村事民治”的要求,因地制宜發掘桃花村的地理優勢,發展當地特色文化旅游、臍橙和黃桃等種植基地建設,村莊美化人居環境提升,運用美麗鄉村建設理事會、鄉風文明建設理事會、紅白喜事理事會、勸導隊、鄉賢會的三會兩隊等形式對桃花進行有效治理,以最終實現全村村民人均收入提高、壯大村集體經濟為目標。
發展美麗鄉村建設,要從改變群眾的思想觀念入手,縣政協駐村工作隊入駐桃花村之后,通過入村走訪、翻閱過往村情資料、組織院落會同當地群眾交流等方式,詳細掌握情況后,發布了一封《致桃花村村民的公開信》,該封信聲情并茂的講述縣政協駐村幾個月來桃花所見所聞以及未來美麗鄉村建設目標,像一位盼游子歸來建設家鄉的老母親語重心長勸在外有能力的人才回鄉做貢獻,鼓勵在村居民行動起來將桃花村的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駐村工作隊將這封信張貼在村務公開欄,以及桃花村居民的大微信群中,桃花村村民曹書華坦言,看到這封信心里對這些年有時候不理解不支持村干部工作感到慚愧,表示今后一定大力支持桃花村建設工作。
美麗鄉村一角
縣政協駐村工作隊看到村民思想的轉變,立即趁熱打鐵號召各家各戶從庭院美化綠化著手進行美麗鄉村建設第一步,改善人居環境,同時推出《清江橋鄉桃花村庭院綠化美化行動倡議書》鼓勵村民積極進行美麗庭院建設,并給出《清江橋鄉桃花村庭院建設指導意見》,將“為什么要建、在哪里建、怎么建、誰來建、有什么要求、由什么組成、怎么推進”七個村民最關心的問題一一解釋的清楚,講述庭院建設的重要性,建設地點就在農戶房屋四周及小菜園,要求農戶自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廢物利用、彰顯個性建設庭院,讓老百姓行動起來有方向有目標。
駐村工作隊為最大限度發揮群眾積極性,發布《清江橋鄉桃花村“最美庭院”評比標準及獎勵辦法》,鼓勵居民舊物改造,保持鄉村淳樸原貌,評選“最美庭院”獎勵現金并頒發獎牌。這一系列舉措推出,勸導隊隊長曹書華率先行動,將自家院子里的菜園用竹籬笆圈圍起來,道路鋪上鵝卵石,種上桃樹花果,閑時樹下石凳石桌喝茶乘涼好不愜意,其他村民見狀芬芬行動起來,在桃花村掀起一股庭院改造熱潮,一座座富有古樸鄉村風情的庭院閃現在桃花村各個院落。
建設美麗村莊,科學規劃必不可少。在清江橋鄉大力支持下,縣政協攜手長沙理工大學簽訂校地合作協議,充分引進高校智力資源和人才優勢。在校地聯合活動中,長沙理工大師生會分成多支小分隊,一部分在桃花村實地調研,調整泡水碼頭、梧桐車碼頭、以及樣板民宿的設計,另一部分師生將前往赤木村、湘塘村等周邊地區開展調研活動,為之后周邊村莊科學規劃發展做好準備。通過此次活動不僅鍛煉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反哺基層,同時在基層引入高校先進經驗,全面科學規劃建設。
該鄉全鄉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為重點,大力宣傳村規民約,自發建立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鄉風文明先鋒隊等,鼓勵號召群眾自覺移風易俗、摒棄陋習、勤儉節約,爭做文明新風的踐行者和推動者。
文明之風徐徐來,鄉村振興奏華章。清江橋鄉積極探路,如種子遍撒春天的大地;又如石擊水,擴散到了鄉村每個角落,點滴之間浸潤文明鄉風。該鄉因地制宜、守正創新,開辟“以文化人”新路徑,探索“精神扶貧”新模式,打造“文明實踐”新樣本,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以鄉村文明助推鄉村振興。
村民美化庭院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