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陳西川,1929年12月生,湖南邵陽人。1964年回邵陽,為家鄉培養美術人才,教學歷時50余年,培養學生逾萬人,其中考入美術院校3000余人。有人稱他是中國的米勒,他的黑白灰素描飽含個性和力量,讓來自底層的男女老少帶著故事呼之欲出,他卻說自己只是個“鄉巴佬”。
陳西川的素描作品。
2004年10月20日,陳西川在大樟樹下給學生們上課。(資料照片) 本版圖片均為通訊員 攝
■名片
陳西川,1929年12月生,湖南邵陽人。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系蔡鍔之啟蒙老師。當過兵,1952年至1956年就讀于魯迅文藝學院(魯迅美術學院前身),畢業分配至內蒙古師范學院教學,后到中央美術學院教師班學習。1964年回邵陽,為家鄉培養美術人才,教學歷時50余年,培養學生逾萬人,其中考入美術院校3000余人。在國內美術教育界享有“南陳北曹”(“曹”指鄭州市青少年宮美術輔導老師曹新林)之譽?,F為中國美協會員,邵陽市美協終身名譽主席。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易禹琳
有人稱他是中國的米勒,他的黑白灰素描飽含個性和力量,讓來自底層的男女老少帶著故事呼之欲出,他卻說自己只是個“鄉巴佬”。
他真是個“鄉巴佬”,南下廣西“剿匪”,北上“魯美” “央美”求學,進內蒙出天津,世界廣闊,卻在35歲盛年回到偏僻小城,半個世紀教放牛伢子、鄉里妹子學美術。
“鄉巴佬”種桃種李種春風,培育學生上萬,三千考上美院。李自健、劉人島、王文明、雷小洲、王炳炎、李路明等畫家享譽海內外,凸顯“邵陽美術人才現象”。
學生們都叫他“師父”。
“我是個孤兒,要報黨的恩”
時間閃回到1964年。邵陽街頭出現了一個頭發曲鬈、鼻子高挺、頭戴鴨舌帽、身穿皮衣、腳蹬長靴的“洋畫家”,小孩子追在后面喊“美國佬”。他就是陳西川,一開口鄉音無改,其實是個20歲離開家鄉的“寶古佬”,喜歡蹲在地上吃飯。
世界那么大,為什么要回來? 今年3月14日,已是鮐背之年的陳西川回答記者:“我是個孤兒,要報黨的恩?!?/p>
陳西川出身書香門弟,父親陳子述是蔡鍔的私塾老師。陳子述十分疼愛這個65歲才得的“滿崽”,專門編了《陳來字課》《人園讀本》教他。不幸的是,陳西川3歲喪母,5歲喪父,由長嫂(蔡鍔外甥女)黃菊華撫養長大。1949年,陳西川應征入伍,因父親、叔叔和堂兄陳白一都擅長書畫,自幼受熏陶,被派往《戰士衛生報》做美術工作。1952年,他復員到沈陽,毫不猶豫選擇到魯迅文藝學院繪畫部(魯迅美術學院前身)學習。畢業后,分配至內蒙古師范學院任教。1956年,他又幸運地被派到中央美術學院教師進修班學習兩年,師從吳作人和艾中信。
1962年,陳西川調到天津。才兩年,他就待不住了,思念家鄉之情不可抑止。他說:“我是個野孩子,從小喜歡釣魚釣青蛙,到河里洗澡?!彼獔蠖?。繁華的天津不缺老師,但偏僻的邵陽肯定缺,尤其是那些農村孩子,更需要老師。
“我是個孤兒,能在兩所一流大學深造,一切開支由國家負擔,還能當上大學老師,我從心里感激黨?!本瓦@樣,1964年,陳西川調到當時的邵陽地區工農兵文藝工作室,任美術專干。
此時的邵陽,學校無課可上,一批青少年游蕩街頭。陳西川給他們紙和筆,不收分文,教他們畫畫。后來考取廣州美術學院的胡國強,用詩一般的語言感激陳西川:“于黑暗中點燃希望之光,于彷徨時成就少年之夢”。
從1964年起,陳西川的免費教學一直持續到1979年夏。邵陽市群眾藝術館正式開辦西川美術培訓班之后,他也只向家境好的學生收點費。這是一所“沒有圍墻的美術學?!?。不少“寒門學子”慕名而來,其中包括外省和港澳學生。時任中國美協副主席的華君武對陳西川義務辦學贊賞不已。
倏忽50載,許多鄉里的放牛伢子妹子、城里的調皮孩子從邵陽市寶慶中路24號走出,成了教授、畫家、設計師、企業家,更多的人工作在學校機關廠礦鄉村,把從陳西川這里收獲的“美的種子”播撒在更廣闊的人群中。
西川秘笈:“眼高手低”和“一言堂”
恢復高考后,陳西川的很多學生考上了一流“美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招5個研究生,就有兩個是他的學生。
陳西川的美術教育有什么獨門秘笈嗎?
當年,以中南五省第一名的專業成績被廣州美術學院錄取的李自健最有發言權。李自健說:“他把徐悲鴻的繪畫理論和西方高等美院教學體系帶到了偏僻的小城,特別重視素描基礎教育,又強調線面結合,使西方的東西在中國落了地,把原本茫然走了許多彎路的我領上了正道?!?/p>
陳西川的獨門秘笈有兩個:“眼高手低”和“一言堂”。他要求學生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眼界要高,手慢慢來。學生姚軍峰說,“師父”不僅把國內外大師的作品給他們看,親自畫范畫,還請來“央美”版畫系教授李宏仁、著名畫家黃鐵山、陳白一等來上課;平時引導大家多閱讀經典,多看好電影。上個世紀80年代,著名藝術教育家王朝聞還專門推介陳西川倡導的“眼高手低”。
在基礎訓練上,陳西川則是絕對的“一言堂”。他反對這個老師講一通,那個老師講一通,讓學生無所適從。改革開放初期,各種藝術主張、藝術流派從國外蜂擁而至,東南西北風一陣又一陣地刮,一些學生亂了心性,不知該聽誰的。陳西川霸氣回復:“聽我的!基礎打好了,才能隨心所欲,連畢加索都不例外!”
但陳西川不要求學生畫成一個模子,他把大師艾中信的“寫實中的寫意”和齊白石的“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傳給學生。至今,許多學生還記得他的名言,比如“做人要老實,畫畫要大膽” “修改出天才”“寧臟勿凈”“寧拙勿巧”等等。
那一聲“師父”,驚天動地
2007年11月8日,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舉辦“著名畫家陳西川素描展”。當陳西川出現在廣場上時,數千學生齊喚“師父”,驚天動地?!爸袊拿桌铡?8歲才舉辦個人畫展,除了素描還是素描,只因學生才是他用全部心血打磨的作品。
作為師父,陳西川在專業上是“師”,在生活上是“父”。他抽著最便宜的煙,大搪瓷缸里泡著粗茶,卻不時接濟學生。李自健自1969年6月15日晚敲開師父的門,師父不僅時常提供紙、筆、顏料,還為他的大學錄取之事想盡了辦法。劉人島從新寧來,師父把他安頓在家里住,還托人在外單位食堂安排好一日三餐。石輝來自隆回貧困山區,師父讓他當了5年班長,不僅免了他的學費,還給他發生活補貼。邵陽縣的張遙,媽媽逼他去讀收費少的戲校,師父跑到張遙家里做工作,后來張遙考上了中國美術學院……
學生們畫累了,陳西川組織籃球賽讓他們離開畫板,和他們一起看星星、唱歌。夏天的傍晚,他和學生們一起暢游資江。學生有出息了,飛向五湖四海,陳西川一再叮囑:要愛國,愛家鄉。
遠在澳大利亞的俞如玉,至今還記得邵陽分片區停電時,師父跟著他們轉戰各個模特場。在廣州美術學院當老師的游其忘不了師父用煤爐為他們燒開水。任職于浙江工商大學的鄧輝華27年前背著一袋紅薯來拜師,現在帶著師父送的小板凳走遍名山大川去寫生。賈方舟珍藏著59年前陳西川在內蒙古贈送的一疊畫紙和一張滿分素描作業。長沙的唐小群記憶猶新,80多歲、暈車嚴重的師父從邵陽趕來看她的畫……
師父言傳身教,無論畫畫,還是做人。師父改變了他們的命運,師父影響了他們的人生。一聲“師父”,喊出了心聲,喊出了淚花,飽含了多少深情!
“我雖然不富裕,但我是‘天下大富豪’”
2018年12月1日,李自健美術館,“西川和他的學生們”藝術大展在這里開展。228位參展畫家,679件作品,規??氨热珖勒?。從90高齡的老師到30出頭的青年畫家,四世同堂。更特別的是,海內外眾多藝術家聚集,只為慶祝他們的啟蒙老師陳西川的90大壽。開幕式上,陳西川激動地說:“我雖然不富裕,但我是‘天下大富豪’!”
誰不羨慕陳西川呢?在邵陽市文化館小小的西川美術館里,有李自健為師父畫的油畫肖像,歐偲和幸華銀為師父塑的兩尊雕像。學生們無論走多遠,無論飛多高,都記得“邵陽有我的師父”。每年春節,他們都要回來看他。他們集體為老師辦畫展出畫集。李自健美術館開業,第一個展覽就是師父的素描個展。李自健走遍全球,不忘和師父分享國外的趣事;他得了全球公益聯盟文學藝術騎士勛章,馬上發微信感恩師父。
不知潛移默化還是命運巧合,陳西川的兒子陳小川,也是一位畫家。幼時,陳小川曾抱怨父親關愛學生比兒子多,在南下北上闖蕩了一番后,發現自己如此思念家鄉,羨慕父親。與父親當年回邵陽時一樣的年紀,陳小川也回到了邵陽,欣然接棒西川美術培訓班。
薪火相傳。著名的“寶慶中路24號”仍然在傳播愛與美的種子。
■手記
西川美術教學是一個特例
易禹琳
陳西川先生的家在邵陽市一棟老式居民樓的4樓,無電梯,九十高齡的他出趟門不容易,但他不愿意搬,怕學生來看他找不到地方。
3月的一天,記者爬上樓發現,房子比想象中還簡陋。在簡陋的房子里,他與兩位已退休的學生姚軍峰、劉建華談笑風生,還招呼扎馬尾的那個:“騰格爾,唱首歌吧!”
老人頭腦清晰,絕不接受任何“高帽”,只說自己是個“鄉巴佬”。對過往的經歷只言片語,卻牢牢記得兩件事:有人請他這個孤兒吃了一碗牛肉粉;一個叫陳龍華的女學生走幾十公里路,背了一捆稻草給他鋪在光床板上。說著說著,老人突然哽咽流淚了。
“我是個孤兒,要報黨的恩?!崩先说恼嬲\令人動容。他訂了幾十年的《參考消息》,每天都看?!百t內助”雷朝林說他是性情中人,喜歡看球賽,中國隊贏了就高興,輸了就氣得不想吃飯。
老人幾十年義務教學,后來辦班收費也不及長沙同類培訓班的八分之一。他無法想象北京、杭州等地的美術培訓班學費動輒每月上萬元,一個培訓學校就有10多個“清華班”和“央美班”。他連連搖頭說“不正?!?,家長太傻。他甚至氣呼呼地要他的學生寫信到北京去反映。
在現在的美術院前教育(高考前的美術培訓)大環境里,西川美術還能復制嗎?著名藝術評論家賈方舟肯定地回答,西川老師的教學是一個特例。因為他包含著對學生的培養扶持,不只是教技能。而現在的院前教育已經市場化了,老師上完課就走人。各地出現的培訓班也是在高校擴招下出現的,相當一部分學生只為考學,并不真正熱愛美術。很多從美院畢業的學生再去辦培訓班賺錢,這個確實不正常。
著名畫家李自健坦承,他自己也教過很多學生,幫助過很多人,但他要當畫家,不能像師父一樣為了學生而放棄自己的創作。但他認為,無論是院前教育還是在美術院校,需要老師們像陳西川一樣把學生引上正道,告訴他們畫畫的初心是表達內心對美的追求,去表現真善美。創作要真誠,要有內心的堅守;藝術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如果只是迎合小眾,抵擋不了金錢的誘惑,就會走向虛無、浮夸和庸俗。
李自健告訴記者,“西川和他的學生們”藝術大展,李自健美術館收藏了117幅畫,它們將留下一個尊師重教的傳說。
美國國家教育科學院曾做過一個有5萬多名本科畢業生參與的問卷調查。畢業超過16年的畢業生回答是,藝術最有用,它超越基本技能、基本原理和人際關系。
那么,對于如此重要的藝術教育,我們是否要好好思考,好好梳理,把它引向藝術的正途呢?
■評說
陳西川是一位文心義膽、古道熱腸、充滿豪氣與熱情的畫家和美術家,一位深得學生愛戴的老師,一位深受同道敬重的朋友。他那充滿著藝術個性和力量的素描作品,從任何一個角度去品評都堪稱一流。
——湖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 朱訓德
陳西川先生是美術教師的典范,是群眾美術輔導工作者的楷模。他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培養了眾多的美術學子和業余畫家,從不計較個人名利和得失,對湖南美術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中國美協水彩藝委會原主任、湖南省美術家協會原主席 黃鐵山
師父大氣、坦蕩、包容。他不會嫉妒自己的學生。沒有這種大氣,他也培養不出這么多學生。他善良、真誠、樸實,愛國,愛家鄉。他身上的中國傳統美德,影響著我們。除了人格的培養,還有審美的培養。他告訴我們美不是表面的,是有內涵、有沉淀的;農民是美的,真是美的,善是美的。
——著名畫家 李自健
啟蒙教育如同新生兒的第一口奶,對一個人一生的成長至關重要?;A打好了,無論從哪個方向發展都會成果累累。陳西川老師在啟蒙教育領域的開拓和成功,既來自他的藝術高度,也來自他的悲憫之心和人格魅力。后者在更深層的意義上影響著他的每一個學生。
——著名美術評論家 賈方舟
師父一心一意讓更多熱愛美術的孩子能有機會學習畫畫。他為交不起學費的孩子免費上課,還承諾誰考入“美院”就獎勵一個油畫箱。當年,一個油畫箱相當于一個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我被“廣美”錄取時,師父真的送了我一個。我舍不得用,至今仍珍藏在家中。
——廣東省珠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 劉文偉
我17歲之前還在放牛,師父對我們農村孩子的關照讓我記憶猶新,很多同學是免學費的。轉眼快30年了,特別感謝師父給我至真至性的啟蒙教育,讓我始終用美好的心態去面對人生,以藝術的情懷去經營企業。
——陜西豐安集團董事長 唐小明
(湖南日報記者 易禹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