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資訊:

武岡法相巖街道辦事處的美麗蝶變
發布時間:2019-01-21   來源:華聲在線  作者:?謝一之 蘇中冬 肖本杰 柳月

謝一之 蘇中冬 肖本杰 柳月

  武岡市法相巖街道辦事處文化底蘊厚重,座落在全市工業和教育中心,下轄17個村(社區),總面積58平方千米,總人口5.5萬人,辦公地駐南塔村。轄區內農用土地肥沃、物產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優質,既有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建筑物中山堂、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黃埔軍校第二分校(又名武岡分校)的遺址、以及第一任校主任李明灝將軍的故居、歷代文人爭相稱頌的法相巖公園。

  法相巖街道辦事處擁有能夠安排3800人就業的工業園區的47家規模企業,投資16億元的百威英博武岡啤酒有限公司即將建成投產、投資40億元的湘商產業園、投資7000萬元的紫甸善心小區等,又比如投資7億元的武岡師大附中教育新城......抬眼望去,儼然次第展開的一張張畫卷,引許多旅游觀光者“競折腰”,至此,俊美法相巖,華麗蝶變,讓你感受不一樣的畫面……

  2014年以來,法相巖街道辦事處根據新薄改要求,以有效緩解城區大班額壓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滿足全市人民日益渴求的優質教育資源和良好教育環境為目標和任務,相繼把塘富、紫甸、紅星、雙圳、春光五村定位到集教育、文化、體育、居住、商業于一體的創新型服務群眾集聚區,精準助力莘莘學子成長成才。

  四年期間,共投入資金7.68億元,其中師大附中在建項目7億元(計劃2019秋季開學)、洞庭等11所村級薄弱學校改造0.58億元。先后擴新建或維修了運動場、教學樓、師生宿舍、生活用房等94.13萬平方米,并且加大教師力量投入,還有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改善,學習環境煥然一新,深受社會廣泛好評。

  2014年以來,該街道辦事處共投資2166.52萬元,東有洞新高速,通村公路達到100%覆蓋,其中20戶以上的院落均有小車通行,新建通村通組公路29.376公里,完成道路窄改寬16.43公里,受益6個村群眾;實施道路安保工程9.22公里,方便4個村居民出行;

  清法公路即將全線通車,沿途惠及3000多戶農家;15個村(社區)全部通上客運班車,市政公交線路覆蓋了辦事處3個社區7個村,極大的改善了群眾出行,大大凸顯交通區位優勢,為打造招商引資重地立下汗馬功勞。

  異地扶貧搬遷項目名叫紫甸善星小區,預計總投資7000萬元,位于武岡市東郊紫甸村武岡大道旁,占地面積18087平方米,可住面積31924.4平方米,安置點已建“1-5人”戶型13棟348套,配套建筑面積947.98平方米,地下室面積2287.5平方米

  小區內實施道路硬化、綠化、亮化、地下車庫、幼兒園、商場、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可容納司馬沖、大甸、鄧元泰、宴田、灣頭橋、迎春亭、水西門、法相巖等八個鄉鎮(街道)309戶1077人,其配套設施集教育、電商、物流、社區、公用停車場五個功能區,確保搬遷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快致富”。

  投資100萬元,建成村級文體廣場5個;每個村安裝了村村響,戶戶不出門可以看電視;成立了腰鼓隊、文藝演出隊、廣場舞隊等群眾文化團體;創建了15個農家書屋,群眾業余生活水平與時俱進。

  投資190萬元,在辦事處一樓大廳設置了國土、民政、林業等13個政務服務窗口,并在各個村(社區)建成或提質改造了14個村級綜合服務平臺,3個社區服務平臺,室內相應功能設施齊全,實現了“一站式”辦公,確保了群眾“最多跑一次”,“送貨上門”彰顯優良干部作風,真正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樂群眾所樂。投資85萬元擴建了法相巖敬老院,完善了社會養老服務,實現“老有所養”終極目標。

  為創建“平安武岡”,按照“一村一輔警”要求,共投入80萬元,以建成全街道治安監控平臺為手段,在主要道路交叉口和人口密集地安裝治安監控攝像頭22個,通過將視頻監控服務到網格、院落、家庭,統一調度15支義務治安巡邏隊執勤事宜,全面落實聯通995“十戶聯防"作用,確?!吧鐣伟猜摲?、重點問題聯治、重點人員聯管、服務管理聯抓、基層平安聯創”落地生根,營造一流招商引資環境。

  2014年,配合市里在長安村建成日處理廢棄物能力230-300噸的無害化垃圾填埋場1個,每天有3臺垃圾清運車去迎春亭、轅門口、水西門、法相巖四個街道辦事處收集垃圾;出臺了垃圾清運規章制度,簽訂了相關責任書,聘請了93名保潔員,配備了1100個垃圾桶,達到了“垃圾不落地、城區更美麗”目標。

  投資近750萬元,建成標準化村級衛生室7個。在加強村級衛生人員專業培訓的同時,還統一添置了病床、藥柜、辦公桌等醫療設備。鄉村醫生不僅每天坐診,而且還實行簽約服務,“小病不出村”變夢想為現實,大大節省群眾開支。

  引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1.1億余元,以基本農田建設重大工程土地整治為抓手,以農田改造、機耕道建設、水圳維修等為手段,范圍覆蓋15個村(社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與日東升。

  投資5300萬元,建造了安樂水廠,覆蓋整個辦事處7個村(社區);投資243萬元,實施管網延伸工程新建自來水管網72.2千米。讓全體村民喝上了干凈水、安全水、放心水。

  共成立17個紅白喜事理事會,出臺了村規民約,開展了衛生家庭、文明家庭等評比活動,涌現了一批“活雷鋒”,文明風尚得以源遠流長。

  投資5500萬元,建成法相巖10KV變電站,完成德江、鄭家坪、長安等14個村(社區)的電網升級改造,惠及一戶一戶居民。

  移動信號塔設在德江村的一座高山上,每個角落都能迅速接收信號,搭起人與人之間的“橋梁”。

  共成立6個專業合作社,形成了“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不但能夠安排571人就業,而且能夠帶動700多戶群眾增收,甚至于讓游客流連忘返。

  法相巖的美麗蝶變,源于堅持“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生態美”的發展理念,由于貫徹宜工、宜游、宜居的目標思想,竭力打造工業、教育的示范惠民工程,引領群眾學有所圖、做有所廠、玩有所樂、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福有所享,傾情吹響脫貧摘帽的沖鋒號角,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步伐,為提升人民福祉而不懈奮斗!


邵陽新聞

湖南新聞

名企風采

久久亚洲精品亚洲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