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歌競芳華
——記女教師、女詩人劉博華的奮斗人生
陳建湘
劉博華, 1973年11月生,邵陽縣河伯鄉人。身材嬌小且清瘦,但內心充滿激情和才華,她是教師,也是作家。在教學實踐中因歷練而閃光,在文學創作中因堅守而精彩。劉博華以高素質的文化素養和豐富的人生經歷,成就了摯愛的教學事業和執著的作家夢想。讓我們循著她的發展軌跡,感悟她精彩的人生。
一、直面挫折 笑對人生
劉博華出生在書香之家,父親是一位喜愛文學的教師,對劉博華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她從小就喜歡看書,常一個人躲在房間里看小說、連環畫、雜志與報刊,不懂就找父親給她解釋,父親不厭其煩,總是耐心地給她解讀,使她從小就積淀一定的文化素養,也培養了她不服輸和追求上進的秉性。想當年,她剛踏入高中學習,第一次月考,語文只得了39分,老師委婉地批評了她。當時,她流下了愧疚的眼淚。還有一次,她寫的作文走了題,語文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差范文念給同學聽,告誡同學們要認真審題。而對自尊心極強的劉博華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當老師將作文本發下來時,她一氣之下,將作文撕了下來,躲在桌子底下痛哭。并暗下決心,要成為一個強者!她暗暗發誓,現在老師念我的差文給同學們聽,將來我要讓老師和同學們讀到我的作品,我一定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作家。從此,她將老師的批評化成前進的動力,發自內心地刻苦學習。于是,她到語文老師那里借來一疊很厚的語文報,天天讀,天天寫,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放過,她把好的內容收集起來,反復揣摩。她還天天寫日記,筆耕不止,并將自己的習作,請有才學的老師指點。慢慢地,她的語文水平逐漸提高。此后,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同學們無不嘖嘖稱贊。
正當劉博華對自己前途充滿信心時,命運又開始捉弄她。那年高考突發感冒,身體不適,答題有誤而落榜,她十分沮喪。她曾經想到過復讀再考,但家庭條件不允許她復讀,再則她想通過自己的努力,闖出自己的一條路來。就這樣她尋師學習服裝技藝,吃盡苦頭。她克服種種困難,從逆境中奮起,并發誓:“不在社會立足就不結婚,不做依靠男人的女人?!?/p>
天不負苦心人, 1994元月,劉博華通過自己各種的努力,她被分配到縣成人中專擔任服裝專業教師,并獲得在湖南紡專深造學習一年的機會。但她畢竟不是科班出身,試教時還是處處碰壁,她傷心地哭了很久。但光哭有什么用呢?在反思中,體會到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丟了志向,她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學而不精,講解水平有待提高。于是,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做一個能說會道,知識豐富的人民教師。于是,她認真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去聽老教師的課,仔細體會他們的教學方法,自己則堅持多讀多寫,苦練內功,自學成才。過了一學期,1995年,她再去試教時,以一個談吐自然、循循善誘的教師新形象重上講臺,讓所有學生和教師刮目相看。
1999年,成人學校合并至邵陽縣工業職業技術學校,她擔任英語教師。成了一名光榮的職中教師。她最初任教服裝制圖,后來,學校根據需要又安排她兼教英語。 2001年,學校實行聘任制,教英語要文憑,她沒有,于是,學校要她改行教歷史。這下她急了,她不太懂歷史,她的歷史知識也不厚實,連武則天是中國唯一女皇都不知道,怎么去教學生呢?但不教,又面臨失去工作。當時,她丈夫剛剛下崗,家里特別困難,而且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兒子,全靠她一個人的收入支撐家庭。由于生活所迫,她不得不接受歷史教學。就這樣,從頭學習,天天在家自學歷史,讀得口干舌燥,背得廢寢忘食,寫得手指發酸,記得入心入腦。她找來與教材相關的對聯、故事,進行有機組合,采用發散思維、聯想記憶和幽默教學法施教。她先對著墻壁試教,再找老師修改。出乎意料的是,她的第一堂歷史課,讓學生們非常喜歡,同事們也投來贊許的目光。后來她更加努力,寫了很多教學體會和論文,在高等院校校報發表并獲獎。
2001年,她通過自學獲取??莆膽{。2008年,獲取歷史本科文憑。緊接著,她拿到了初中語文與歷史教師資格證、高中歷史教師資格證等3種資格證書,2007年,被評為中學一級教師。
后來,學校因新設服裝課程,需要有這方面的師資力量,她去香港服裝學院學服裝專業CAD制圖,她為能再讀書而高興,也很珍惜這次學習機會。但世事難料,她讀了不久,就得了一場重病,在病情得到緩解后,又重返學校堅持學習,并取得相關專業證書。其時,學校服裝專業是最好的專業,也是深受學生喜歡的專業,學校信任劉博華,要她擔任班主任,并教服裝制圖專業課程。她不遺余力地指教學生,學生則以優異地的成績回報于她。在全校19個班級中該班成績處全校第一。往日的艱辛,結出了今日的碩果。這些成果來之不易,是她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出來的。
正因為她有這種拼搏精神,加上多年的初中歷史教學經驗,給她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她在教學之余,開始了她的文學創作。但文學創作道路充滿艱辛,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教訓,酸甜苦辣,五味雜陳,伴隨她的文學之路。
正當她教有所樂,寫有所獲,雄心勃勃要干一番事業時,天降災禍,讓她痛不欲生。2012月2月26日晚7時,春寒料峭,她匆匆從家里趕往學校開班會,因走得急,忘記關烤火箱了,導致家中因電失火。等她獲悉家中著火趕往家中時,遠遠看到家的上方蒸騰著熊熊烈火,她跑步向前,想沖進火海,只為救出那一摞全國獲獎證書和她的幾十部文學書稿,但被好心人拖住了。家中20多年的積蓄化為烏有,家產燒盡了,數年的文學創作書稿也沒了,她痛苦地在地上打滾,不想活了,那種痛撕心裂肺,萬箭穿心!那些年,她一直沉浸在悔恨和深深地自責中,丈夫和親朋開導她,兒子抱著她并安慰她說:“房子燒了不要緊,你不還有聰明的我嗎?我為您增光為你加油!一把火毀了您所有的文學資料,但您的大腦比電腦更厲害,您可以用智慧的頭腦重新寫作,寫出您精彩的人生啊!”人在,一切不都可以回來嗎?親人們的一席話,引起她深思,沉寂三年后,她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不能活在消沉中,為了家人、為了摯愛的教育和文學事業,她一定要堅強起來,振作起來。她在散文《燒不毀的心智》里寫道:“燒了過去的東西,燒不了我堅強的意志”。在《生命的隨想》里寫道:“如其讓自己懊悔一生,不如在現在就給自己的生命留下美麗的一筆,在人生的歷史寫下光輝燦爛的一頁”。這次創傷之后劉博華創作了詩歌《騰飛,請你不要流淚》,“騰飛”是她的筆名,她希望在文學的天空中永遠騰飛,永遠輝煌,做個時代的佼佼者。她逐漸從悲痛中解脫出來,從頭再來,積極投身于教學和文學創作中來。她動情地對兒子說:“媽媽沒有給你留下許多金錢和財富,但媽媽會給你留下文學的足跡?!边@就是她要堅持寫作的目的,學習、工作和文學讓她從陰影中走了出來。2014年,在全縣“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活動中,她榮獲“百姓學習之星”稱號。
近年,在邵陽論壇研討會上,領導們要每個作者做自我介紹,大家說自己是如何如何創作,作品是如何如何的好,而她只說了三句話:第一句,自我介紹,我叫劉博華,是初三班主任給我取的名字,希望我以后博學多才,不斷進取,成為時代的佼佼者,也是為中華而努力拼搏之意;第二句,是她最喜歡的一句名言,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管在教學上,還是在文學上,會不斷給自己充電,虛心學習;第三句,當我站在這一群文學朋友面前時,我是一個永遠讀不懂的學生,當我站在莊嚴的講臺上時,我是神圣的教師。她的話贏得大家的贊賞和掌聲。
二、秉持初心 躭勤教學
1999年,成人學校合并至邵陽縣工業職業技術學校。在教學工作中,她服從學校安排,上課認真負責。工作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以大局為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用實際行動服務于學生,做到讓學校放心,家長滿意。
在教學工作中,她認真把好課堂教學關,為了上好每堂課,總是認真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經常虛心向別人請教,精心備課,對教學重點、難點潛心研究,了如指掌。為了使學生更好理解所授的課堂知識,她仔細研究教材教法,根據教學內容尋找最佳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給學生以愉悅、輕松、活潑、上進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啟發中得到教育,學生們無不拍手叫好。上服裝課,她首先告訴學生一個點金法,先定長度,再定圍度(寬度),利用有關公式和數據,規定其大小,畫好圖片的框架圖和結構制圖。她也常常在教學中采取自己獨特的方法,在教學中用詩歌法與故事法進行教學,她常常對學生們說,“學習制圖絕沒巧,全靠技術掌握牢,多寫多畫是法寶,希望學生學得好!”把枯燥無味的東西編成對聯,讓學生通俗易懂,將理論與實踐融入課堂教學,并用項目驅動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的能力。對聯詩意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樂趣。例如,她在剛教職高一年級學生褲子結構制圖時,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把枯噪無味的褲片結構制圖編成詩歌形式進行教學:
褲子掌握五根線\把燙跡線放中間\線條圓順粗細明\布局合理很鮮艷\理解原型是關鍵\統一方向挺直觀\卷面整潔字跡清\排版一致真耀眼
因為她長期從事新的課堂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嘗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她的課上得有聲有色。
她在教學中,努力加強自身學習,在省級骨干培訓中被評為優秀學員。她注意發揮自己的特長,在學校創辦了《基石》文學社,每學期出一本刊物,把職中文學推向高潮。為教育事業的發展,盡職盡責,默默耕耘。她真心幫助青年教師成長,耐心輔導趙順艷、肖艷等幾名青年教師備課,不厭其煩地指導她們教學,讓她們迅速成為教學能手。后學校特推薦她為縣骨干教師。
她注重與學生心靈上的溝通。她認為,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是班級的引導者、培育者、開拓者。對于學生來說,班主任老師既是知識的傳播者,又是學生心靈的慰籍者,更是學生走上社會、適應社會、立足發展的導師。所以,她對學生總是滿腔熱情,任勞任怨,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加強對學生的課余輔導,積極為學生釋疑解惑。不論是任教哪個年級,她首先強調基本知識的教育,既注重尖子學生的培養,又能面向全體,從不歧視后進學生。注重聽講和課堂作業這兩個方面,上課自習時間講求效率的提高,對學生課堂作業要求比較嚴格,耐心細致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指出他們的錯誤,分析錯誤的原因,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2011年,她帶的服31班,給學生們定了目標,早上:一、三、五讀英語,二、四、六讀語文,每天上課提前30分鐘預習,每天早上她給學生帶讀英語或語文,自習課給學生們輔導作文,使學生養成學習的習慣,三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輔導學生。功夫不負有心人,那年高考,這個班考得很理想,考了5個本科生,是學校辦職高以來考得最好的一年,超額完成了教育局下達的高考任務。是年11月29日,邵陽縣電視臺專題播放了優秀班主任劉博華的事跡。
她結合教學,潛心研究教學理論。通過自己長期的摸索與學習,教學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04年,撰寫的《六王畢,四海一》在全縣中學歷史學科教學設計評比中榮獲一等獎;2005年,撰寫的論文《中學歷史教學方法初探》在市中學歷史教學論文中獲三等獎;2006年,撰寫的論文《談談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全市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中獲二等獎;撰寫的論文《淺談差生的轉化》在全縣中學班工作學科教學論文評比中獲二等獎;她撰寫的論文《談談幽默的歷史教學方法的效果》在2009年度全市論文評審中獲一等獎和 “五比五看”評比活動中榮獲一等獎;在2009年德育教育學術論文評比中,她的論文《淺談班主任師德教育管理的靈氣》獲三等獎;《淺談班主任師德教育管理的靈氣》和《淺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管理的方法》等論文都榮獲湖南“第二屆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論文評選”二等獎。2010年,她撰寫的服裝專業論文《談談幽默的服裝結構制圖教學方法的效果》榮獲縣一等獎;2011年12月撰寫的論文《以身作則為人師,滿腔熱情育桃李》榮獲縣一等獎;2011年,在湖南省教育廳主辦、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舉辦的省中等職業學校服裝設計與工藝美術專業培訓活動中,因成績優秀,表現突出,榮獲優秀學員稱號。2014年7月,劉博華的參賽作品《談主題教學法在服裝設計專業中的實施》,榮獲由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刊》《教育管理與藝術》雜志社共同舉辦“中國夢·全國優秀教育教學論文評選大賽”一等獎;設計制作的課件《衣袖造型設計》榮獲由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刊》《教育管理與藝術》雜志社共同舉辦“中國夢·全國優秀教育教學論文評選大賽”二等獎;2014年11月,劉博華在工業職業技術學校舉辦“自強之星”教學比武中,榮獲全縣三等獎。
2016年8月31日,參加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藍印花布圖案與服飾設計研發(項目編號:ZJC2013063),她付出了心血與汗水,寫了兩萬字的研究結題報告,完成研究任務,符合結題要求,通過該項目結題。2016年,論文《藍印花布圖案與服飾設計研發更能促進教學的發展》榮獲全縣一等獎。
劉博華認為,她所從事教學工作是這個太陽底下最神圣的職業,“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彼f,“我要在三尺講臺——這方寸之地,盡我最大努力,為祖國教育事業貢獻畢生的精力?!碑斎伟嘀魅喂ぷ?0年來,艱辛備嘗,走過的每一段路,留下的每一個足跡,都綻放出桃李滿園的馨香,都能折射出生命的價值,從而使她倍感作為教師的光榮和自豪。2015年,劉博華被評為優秀考務工作者,2009-2017年有9年均被評為縣嘉獎;2013-2016年,她的教案年年被評為優秀教案; 2017年,服裝教研組被評為市優秀教研組,凝結了劉博華的心血。
三、心存良善 以誠待人
劉博華心存善念,有一顆菩薩心腸。 2000年,哥得重病,嫂子改嫁,其侄女才一歲,無依無靠,劉博華看娃可憐,就主動將其帶在自己身邊,視同己出,關愛有加。后因弟弟家庭條件差,其子女也交由她帶,這樣先后有六個侄子侄女在她的呵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分別就讀高中和大學。有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癥,在她的精心護理和送醫院診治下康復。2003年大年初一,公婆病逝,風雪交加,在別人歡慶春節,舉家團圓的日子里,她卻要為喪事操勞。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舉債籌措經費,為老人家風風光光的操辦了喪事,老人入土為安,她卻病倒在家中,人們都說她是一位孝順的兒媳婦。
她還是一位重情重義之人。愛人在東安雙江水電站工作,長期分居,她一個人承擔了所有的家務活。以前愛人單位效益很不好,每年僅發三個月工資,有人善意地勸她離婚算了,免受清貧之苦和分居之痛,但她念及丈夫曾在一次災難中,為救她而受傷,也念及多年的夫妻感情,希望家庭完整,她堅持不離不棄,咬牙度過難關!
良知驅使劉博華做該做的善事。據通訊員黎建成報道: 2008年11月28日,劉博華在上課時有學生來報告,班上的唐蘭同學上制作課不小心手被踩到電車里了。安排學生自習后,她心急火燎地向醫院跑去。找了很久,她發現唐蘭在私人診所簡單地包扎了傷口,就趕忙帶唐同學去邵陽衛校。等醫生說沒有危險了,她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已是深夜3時。2009年正月的一天,班上一位姓張的女生沒來校,劉博華接連打了幾次電話無回音。在學生那里打聽到,原來學習認真、成績較好的這個女生,由于父親常年生病,家庭非常困難,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學習成績急劇下降,所以干脆不來上學。劉博華利用一個星期日的晚上對該生家訪,看到她家徒有四壁,舊床上躺著病魔纏身、淚流滿面的父親,得知母親因承受不了貧困離家出走已經半年多了。張同學見到老師來訪,泣不成聲。劉老師見狀,一把將其摟在懷里,開導說:“困難是暫時的,老師和同學定會幫你渡過求學難關的,切不可自暴自棄呀!”她將小張接回學校,帶頭捐款資助,并承擔起孩子父母的職責。添置新的衣服,買作業本,帶她看病……直到這個女生職校畢業后,以優異成績考取省城重點本科院校。
劉博華不想出名,只圖心安,10余年來,劉博華先后從自己微薄的收入中,默默地為特困生捐款達數千元。她以誠待人,以坦誠之心關愛每一個學生。她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世界上就怕認真二字?!?4年的教學生涯里,劉博華努力工作,贏得了廣大的師生認同和贊許。2004年獲得邵陽縣政府嘉獎。
劉博華是邵陽縣第八屆政協委員,2013年、2014年連繼兩年被評為優秀政協委員,每年都為縣文化藝術事業寫提案,為黨委、政府獻計獻策??h作協長期以來經費十分困難,一些正常的活動都無法開展,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她在提案中呼吁解決作協經費,并得到相關領導重視。她的善舉一直在路上,她的人生閃爍著人性的光芒。她情感豐富、語言動人,她的善舉體現了人性的美與善、情與愛的光芒,生命在奉獻中閃光。
四、鐘情文學 放飛夢想
劉博華從小受父親的影響,有文學的夢想,勵志當一個文學家,并為之傾注心力。對詩歌的熱愛,正如劉博華所說的:“我視詩歌是第二生命,如同丘比特的神箭射向沐浴的女子!”她在散文《為你磨礪一壇墨香》中寫道:“假如我的今生沒有遇到你,那將是我流年中最慘白的一幕?;蛟S,風雨中我依然無方向的漂泊,像一只大海中孤獨的小舟,無岸可靠”。這是她鐘情文學的真實寫照。 劉博華對詩歌創作,有著近乎癡情的追求與熱愛,隨心而寫,率性而發,有感而作,用豐富的想象力表現文學的張力,使作品形象逼真,語言精煉娟美,這源于她敏慧的洞察力和她雄厚的文學功底。劉博華從2007年開始網絡創作,10多年來,創作詩歌作品達6000余首,平均每天有一首半的詩歌創作量,這樣高強度的密集創作,在一般人來看難以想象。
劉博華通過多種文學平臺,參與相關活動和發表作品。她創建了自己的文學空間《劉博華新浪博客》和“51博客”,撰寫了大量作品,開始在《邵陽學院》《邵陽日報》《邵陽晚報》等報刊發表文章,后在《中華詩詞》《神州時代藝術》《湖南作家網》《今生,我在原創文學網》《好心情原創文學》《湖南文學》《湖南詩詞》《楊帆文學網》《華夏情》《中國作家金秋筆會匯集》《湖南教育》《南飛燕》《夫夷文學》《夫夷詩聯》《資江源》《東北論壇》《讀者》等刊物發表優秀作品3000多篇。
劉博華的作品有太多的情感元素,無論寫文賦詩,總是以情感染人。
以雪的情愫,表達內心的情感。她出生于雪天,對雪情有獨鐘,雪之潔白無瑕,之素凈典雅的秉性,凝結了她的情愫。在散文中,她寫了《方醉相思雪》《雪是我的最愛》《吐盡雪絲 為你而醉》《冬之情》《白雪皚皚 相思綿綿》等,都是寫雪景的成功作品。正如夏啟平先生所言:“她的散文能讓你聆聽高山的涓涓流水,也能感受到夫夷河的滔滔浪花,潛入散文的情感中,感染著真誠而持久的愛??梢哉f,她的散文是夫夷河與心靈的交響,是靈魂與語言的旋律。顯然,劉博華以女性最敏捷的語言,柔韌而堅強的秉性,勾勒了散文的文脈;親情與友情,成了她心中的念想;情與愛的思想,升華了作品的意境?!痹凇斗阶硐嗨佳吩姼杓?,她寫了《方醉相思雪》《我們相約在冬季》《雪蝶展舞》《冬韻》《雪梅我想你》《雪梅抒懷》等,而在《方醉相思夢》中,更是滿懷對雪的眷念,一連寫了《雪花》《雪韻》《雪魂》等20首雪的詩篇,構成一組韻味深長的雪之華章。她寫《雪》:“出生時/下的那場初雪/一輩子都不會融化”,寫《雪韻》:“等待深淺不一的腳印/與雪融合/戀戀不舍”,始終是對雪的眷念。通過對雪的描寫,或追尋童趣,或詠物言志,或抒情寄懷,或明辨是非,虛實結合,情景交融,意境高遠。
以愛的體悟,表達人性的關懷。劉博華是極具愛心的人,表現在作品中,往往是情景交融,以情感人,如《為西南捐一滴水》《玉樹不哭》《七夕無橋· 悼念舟曲》《MH370航班,你在哪里》《花開的思念·悼念五龍嶺烈士》等詩歌,敘事、抒情融為一體,流露了對災區、對不幸事件和烈士的無比關懷、無比崇敬的懷念之情。在散文《我愛故鄉河伯嶺》《忘不了故鄉情》《河伯水源山之行》和詩歌《故鄉》《我戀河伯紅豆杉》《龜田村寄語》等詩文,表現了濃濃的思鄉之情。而在系列以愛為題的詩歌作品中,更是鮮明地表現了愛的主題,如《愛,在一朵花里開出靈魂》《愛的魅力》《情愛的人生》《夫夷河我愛你》《愛你如茶》等系列愛的詩篇,心懷真愛,表露在文字中就是剪不斷的親情、友情、愛情。
以相思之情,表達真摯的情懷。在她的內心有太多的思念情結,表現在的諸多作品中,就是一串濃濃的愁怨,如《相思之魂》《相思》系列詩歌和《思念》《父親在天堂里過生日》《緬懷母親》《午夜我想你——致丈夫》等,“將刻骨銘心的記憶/變成精神食糧”,抒寫了作者的離愁別恨,在萬種柔情之外,更有一種女性美的內涵。
劉博華的詩歌立意新奇,恢宏大氣,視野開闊,新穎獨特,手法多樣,情景交融。她的詩歌,既讓讀者感受到詩人的廣闊情懷,又讓讀者了解到邵陽縣厚重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還可讓讀者體會到詩人敏銳的視野?!洞猴L》《雨水》《難眠之夜》《紅楓》《我的詩魂》《書店》《彩虹》《紫薇花》等一系列詩歌,流露出她開闊的思想,表現了詩歌的希望與生命力。正如縣作協主席夏啟平在給劉博華散文集《煙雨風雨橋》的序言中寫的那樣:“通過自己所見所聞,寫出自己的感悟,寫出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讓作品質量說話,讓作品內容感人,這是劉博華追求的目標”。
劉博華之詩,正如李爭光教授評論她的詩歌所說:“思想開闊,才情奔放不羈,毫無拘束。語言則盡力追求新奇,比喻、比擬、通感等象征性手法肆意揮灑,如《秋之韻》:‘從金燦爛的稻田里伸了個懶腰,田里的水在靜靜地思索;秋風擺動的柳枝,與大雁作最后的告別,九月的殘荷,早已精疲力竭……’她就是這樣,把俊采奇思的詩情畫意一古腦兒渲泄到紙上?!边@就是劉博華詩歌的藝術魅力所在,同時也緊扣讀者的心弦,使讀者的心靈產生共鳴。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4年8月,由北京團結出版社出版她的散文集《煙雨風雨橋》;2014年12月,在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詩集《方醉相思雪》;2017年1月,在黃河出版社出版個人詩集《方醉相思夢》,正式出書三本,主編文藝作品2本,為學校編輯出版相關書籍4本。
劉博華的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游記散文《春游梅子院》榮獲2010年“華夏情”全國詩文書畫一等獎,2014年,該作品又在《中國當代作家書畫家代表作文庫》評選中,榮獲特等獎。游記散文《煙雨風雨橋》在2010年中國作家金秋筆會全國征文評比中,榮獲二等獎,《河伯水源山之行》榮獲2011年第二屆“羲之杯”全國詩書畫散文類一等獎。2011年《夫夷文學 我生命中的森林》獲“華夏情”全國詩文書畫一等獎。2012年,作品《國稅之魂》在“夫夷杯”國稅楹聯詩詞散文征文大賽中榮獲三等獎; 2013年12月,劉博華的作品《緬懷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參加邵陽縣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展覽;2013年12月她的一組長詩,經過嚴格評審入選《2012-2013全國優秀文學作品精選集》,中國新聞記者學會、中國人物編輯部授予她年度最佳獎;2014年5月作品《煙雨楓橋》在《中國當代作家書畫家代表作文庫》評選中,經評委會審評,榮獲特等獎;2014年9月,詩詞作品《七律·詠胡曾》在《中華詩詞》雜志舉辦的2014年“中華詩詞·江西瑞昌金秋筆會”中,榮獲優秀作品獎。
劉博華是詩歌創作路上的拼命三郎,孜孜以求,不斷進取,一步一個腳印實現著自己的人生目標。2009年11月,劉博華加入邵陽縣詩聯楹聯協會和邵陽縣作家協會,2010年加入邵陽市作協。2015年10月,畢業于毛澤東文學院,2016年12月,加入湖南省作協會員、湖南省詩歌學會會員、湖南省詩詞學會會員、湖南省散文學會會員、湖南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擔任邵陽縣作協常務副秘書長,縣詩聯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華好詩詞》副主編、《紅丘陵》和《夫夷詩聯》的副主編,《資江源》編輯部主任。
劉博華不僅追求個人夢想,同時熱心組織和參與各個文學群體,致力于發展縣域文學事業。2015年,為了推進詩歌創作的發展,利用在毛澤東文學院學習的機會,她與夏啟平主席在省城申請了邵陽縣作協微信公眾號,并建立邵陽縣作協微信群,同時開創同題詩歌創作,成為邵陽創建同題詩第一人。
同題詩,分周刊和日刊,立足鄉土,走向生活。正如作家周玉柳先生所言,寫作的同題詩,充滿生活的氣息。同題而多樣、多變、多趣、多思、多得、多感。圍繞一個主題,眾多詩人各自抒寫自己心中的詩情畫意。劉博華是別具一格的同題詩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除邵陽縣之外,她共吸納了市縣200多位同題詩的積極參與者,由她出題,周一至周五每天一首快手同題詩歌,每周一首同題詩歌創作,她每天組織詩友探討詩歌的創作,定期組織出版文學刊物。劉博華先后組織同題詩130多期,邵陽快手同題詩歌75期,以《紅丘陵》微刊形式發表,有些則集結成刊,這是對詩歌傳統的創新與發展。劉博華以一種前有未有的、持之以恒的精神,結出了累累果實。對于這一成果,有人建議將其載入地方史志中。劉博華為邵陽縣主編地理名片同題微詩選萃《油茶花開》產生深遠的影響,培養了一批文學愛好者和詩人。劉博華還與鄧流沙一起擔綱《資江流韻》主編,為邵陽的詩歌繁榮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十多年的創作不算長,作為一個女教師,劉博華能在教學之余寫出近六千多篇作品,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為了文學,挨了多少批評,餓了多少肚腸,聽了多少閑話,但她依然風雨無阻,砥礪前行?!袄杳髑暗奶炜帐呛诎档?,但只要你努力地沖刺,迎接你的將是無限的光明?!彼f,喜歡文字里寧靜的氣息,能陶冶情操。她摯愛文學,視它如自己的生命,如自己的一切,她讓自己在文學中看到光明和希望,真愛才成為永恒的課題,催生了一部接一部優美的文學作品。她在奮斗中學習與成長,在奮斗中走向社會,在奮斗中選擇文學道路,在奮斗中尋找情感歸宿!為摯愛的教育事業和“文學夢”、“作家夢”、“中國夢”,她一直在向前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