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資訊:

黃金瑤族鄉以瑤鄉文化助推鄉村振興走筆
發布時間:2018-03-26   來源:華聲在線  作者:尹建國 王楊 張濤

云煙深處繪新韻

——新寧縣黃金瑤族鄉以瑤鄉文化助推鄉村振興走筆

記者 尹建國 通訊員 王楊 張濤

圖片1.png

  黃金,一個令人遐想的地名,在新寧西南部,是瑤族同胞集中居住的瑤鄉之一。這里群山環抱,溪流湍激,翠竹成林,流傳著奔放的民歌、激情的鼓韻和古樸的習俗,傳承著古老的傳統民族文化。

  聽朋友多次說起過黃金瑤族鄉,說起過跳鼓壇,這個流傳著許多動人傳說的邊區瑤鄉 ,就刻在了我記憶里的底片。春暖花開的三月,記者為追尋這動人的傳說,挖掘隱藏在山里的美麗,驅車朝這里奔去。

  竹海隨風舞 小村見鄉愁

  早春,如檸檬般清新,我們開車沿著山澗不寬的公路小心翼翼地前行,彎彎曲曲的山道一直往前延伸。這時節,山林間的小樹似在鉚著勁兒吐綠,鮮嫩的綠芽兒激活還未褪盡的冬色。半山腰間煙霧繚繞著,大有“云深不知處”的感覺。

  彎來轉去,我們見到了今天要去采訪的桃林村。只見村莊四面環山,聳入云端的高山上竹海汪洋,隨風擺舞,竹海下為梯田。村莊坐落在梯田間,民居依山勢而建,不講究朝向,成錯落布局。

  一條清澈的山澗奔流穿村而下,樹上鳥兒婉轉的啁啾聲,偶有的幾聲狗吠聲,更讓整個村莊靜如處子。桃林村,是掩藏在黃金瑤鄉的一塊“美玉”。

圖片2.png

  當天,該鄉正組織鄉里干部和桃林村黨員開展“愛我桃林,發展桃林”為主題黨日活動。在開展黨員宣誓活動后,黨員干部們便在村公路兩旁栽植桃樹。

  近年來,該村以發展“鄉村旅游、鄉村振興”特色村寨為思路,大力發展產業,種植獼猴桃、櫻桃、黃桃,獼猴桃種植已達160余畝,是該村群眾脫貧致富的主產業。養植以梅花鹿、牛、羊、豬等使農民走上了致富道路。去年,該村順利實現了全村脫貧。

  為打造特色村寨,使該村成為名副其實的桃林村,近兩年村民廣種挑樹,如今桃花次第盛開,在這里仿佛置身于一千五百年前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不,應該比桃花源來得更顯精致和更富生趣。

  竹樹環抱,讓綠色恣意環繞。民居四周還有燦爛怒放的山茶花,映山紅,碧青舒展的松樹,當然,還有綴滿花蕾的梨樹。房前屋后通常置有菜地,菜花招展。尋步其間,眼睛拂過在亂石中奔流不息的山澗、風雅宜人的翠竹林、青綠逼眼的野草叢,這里處處成景。

  該村支書李振華對我們介紹說,桃林村全村1321人,321戶,7個村民小組,去年實現了全村脫貧。村里有名勝古跡《金鳳庵》、石板橋。春天有桃花、杜鵑、油菜花;夏天有映山紅、獼猴桃花;秋天可采摘獼猴桃、黃桃、鋸鹿茸血;冬天可到竹林采挖冬筍。文化習俗通常有吃烏飯、打油茶、包粽子、殺年豬、打糍粑等。今天計劃把村設施建設好,明年來會見到一個更美麗的桃林村。

  桃林村,鑲嵌于崇山峻嶺中,點綴在阡陌交錯間的傳統村落“明珠”,與綠水青山交相輝映。身處在這個美麗的山村,頓時喚起了我心中那難以揮別的牽掛與眷戀,濃濃鄉愁溢滿心間。

  瑤歌山間飄 油茶滿戶香

  “山泉好飲合心歡,唱歌跳舞妹來陪,燕子歸了春也歸,桃花贈哥莫空回……”在桃林村的一座古橋上,瑤家阿妹扯開清亮的嗓子,一開口就吸住了所有的眼睛和耳朵。

  在黃金瑤鄉,這里有著較濃的山歌氛圍,村寨里老人幾乎人人會唱。村民們總是邊干活邊唱山歌,從小聽山歌,耳濡目染,這里的小朋友就開始依樣畫葫蘆跟著唱。這里的老人可以自編山歌,張口即來。有一位老人即興創作“對面有人在唱歌,不知哪位妹與哥。若是今天唱得好,陪你唱到月亮落……”

圖片3.png

  我們問一位老人,為什么瑤民這么愛唱歌呢?他說:“話是說不完的,只有唱歌才能把感情表達得圓滿?!?/p>

  “喝油茶去!”聽罷山歌,我們來到熱情好客的瑤家人家里,在一張圓桌上,香噴噴的油茶在碗里冒著熱氣。在瑤鄉亦盛行打油茶的習俗,油茶既是飯前必食的飲料,又是迎賓待客的風味食品。

  進入瑤家的寨子,必定要喝瑤家的“攔門酒”。攔門酒是瑤家迎接尊貴的客人最隆重的儀式。一隊穿著鮮艷的瑤族服裝的男女,手持獨特竹制的竹龍,盛滿香噴噴的米酒從竹龍嘴里流出,招待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米酒香甜醇厚,情意濃厚純真,我與同仁們大大咧咧地仰著脖子,將一大碗米酒飲入腹中。

  喝了瑤家的“攔門酒”,接著再喝油茶。當地的油茶具有香、咸、辣、甘等味,并有提精養神、祛濕散寒、驅瘴除病的作用。凡到黃金的客人,均以喝油茶為快。我們一連喝了三碗,同事小于出口成章:“油茶譽四方,慕名來品嘗。今天喝一碗,三天嘴還香?!币粫r引得滿堂喝彩,笑聲連連。

圖片4.png

  陪同我們采訪的鄉長邱葉紅向記者介紹,該鄉至今還保留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如倚山而建、構造獨特的瑤族建筑;手工精細、造型獨特的瑤族樂器;豪放粗獷、高亢婉轉的瑤族山歌;風格獨具、魅力十足的瑤家舞蹈;色彩絢麗、獨具特色的瑤族服裝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

  歷年來,鄉黨委、政府都非常重視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工作,目前已挖掘整理口頭傳說、表演藝術、傳統禮儀、傳統節慶、傳統手工藝技能等多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獨具民族特色的黃金歌、花竹歌、溜溜歌、敬酒歌等民謠;就地取材,用竹子所制竹琴、竹鼓、竹葫蘆絲等樂器,被堪稱湖南一絕。特別是針對瀕臨失傳、獨具瑤族風情的打鼓堂慶盤王民族特色文化,通過挖掘整理和積極申報,《打鼓堂.慶盤王》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為保護民族語言,編輯出版了《八峒瑤語》,讓民族語言實現了由口頭流傳向文字記載的跨越。

  中午時分,我們在鄉道漫步,只見村民的菜園都用竹籬笆圍成,成群的土雞在小叢林里覓食。散落在山坳里的農家院落升起的裊裊炊煙,勾勒出一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世外桃源畫卷。

  產業加旅游 瑤鄉展新姿

  今天,走在黃金鄉,隨處可見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黃金街棚戶區改造項目計劃投資2928萬元,對街道149座房屋進行民俗風貌改造,目前已完成了國土預審、項目選址、規劃等前期和立項工作,現在設計已基本完成,并準備進行招投標。

  風電二期25臺機組全部組裝完成,即將全部可以并網發電;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工作,占地面積200平方,建筑面積800平方,總投資180萬元,建筑設計為瑤族建筑風格,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去年11月30日,市委書記龔文密來該鄉進行調研,給予高度評價。

圖片5.png

  特色產業發展成為該鄉經濟發展的一道靚麗風景線,該鄉海拔高,多山地,不適合機械化的農業產業,為了讓群眾脫貧致富,該鄉選準了最適合該地區的梅花鹿、竹鼠特色養殖和獼猴桃、中藥材等特色種植。目前全鄉梅花鹿養殖達到4000余頭,每頭年純收入約5000余元,這項產業為全鄉群眾增收200余萬元;獼猴桃種植達600多畝;竹鼠養殖達2千余只;中藥材種植達到400余畝。

  為改善人居環境,著力構建城鄉一體,今年該鄉深入推進“四邊”綠化行動?!八倪叀本G化工作將造林和育苗相結合、景觀和旅游相結合,植樹造林完成800畝,在圳水村建立一個150畝的杉樹造林基地示范點。在百寶、二連等村公路沿線進行了桂花樹亮化,種植桂花樹約7600株。為助推桃林村旅游發展,該鄉在桃林村公路、河道沿線種植景觀桃1萬株,今年春季已開花。

  為切實開展好“全域旅游”工作,構建“一體兩翼”旅游格局,該鄉多管齊下,多措并舉,為旅游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組織開展少數民族文化的挖掘和整理,組織文體衛站充分利用瑤鄉楠竹資源,創造性地開發了竹葫蘆絲、竹琵琶、竹二胡等竹制樂器,并準備申報國家專利;請國內外享有高知名度的創景天下旅游投資機構專家殷海雄到該鄉考察,并提出初步旅游規劃設想,且將黃金-黃金牧場道路旅游提質改造、民俗文化廣場建設、黃金鄉民俗新村(黃金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納入“六十大慶”項目庫。

  該鄉黨委書記羅先武告訴記者,今年,是黃金瑤族鄉建鄉60周年,為充分展現該鄉成立60年來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和取得的輝煌成就,全方位宣傳推介美麗瑤鄉,最終確定了黃金街棚戶區改造、民族特色村、民俗文化廣場項目等18個民生、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棚戶區改造項目設計已基本完成,民族新村及文化廣場項目完成了方案制定,其他項目基本已完成前期的協調銜接,即將推進。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在這里,傳統村落掩映于青山綠水之間,與之相伴的是湛藍的天空、疊翠的層巒、萬頃的翠竹、清澈的溪流、裊裊的炊煙、日落而息的農耕景象。黃金瑤鄉的明天漸漸清晰,一幅鄉村旅游的盛景正在綻放,比眼前的桃花更明艷……

圖片6.png


邵陽新聞

湖南新聞

名企風采

久久亚洲精品亚洲人av